Advanced Search

甘肃省慈善捐助管理办法


Published: 2006-10-31
Read law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here: https://www.global-regulation.com/translation/china/166019/.html

Subscribe to a Global-Regulation Premium Membership Today!

Key Benefits:

Subscribe Now for only USD$40 per month.

(2006年3月22日甘肃省人民政府第7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6年3月29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27号公布  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鼓励慈善捐助,规范捐助和受赠行为,加强捐助款物管理,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慈善捐助是指自愿无偿地为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社会群体和个人捐赠款物的行为。
    政府有关部门、工青妇组织、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会以及依法登记成立的慈善组织,为发展慈善事业所开展的募捐行为,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政府有关部门、工青妇组织、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会或者慈善组织捐赠款物的行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慈善捐助应坚持自愿无偿、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募捐行为禁止摊派,不得以慈善捐助为名从事营利活动。
    第四条  慈善捐赠财产的使用应当尊重捐赠人的意愿,不得将慈善捐赠财产挪作他用。
    坚持专款专用及重点使用的原则,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优先照顾儿童、老人、妇女、残疾人等群体中的特殊困难者。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慈善捐助工作的监督管理和经常性慈善捐助活动。
    第六条  政府有关部门、工青妇组织、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会以及依法登记成立的慈善组织,开展区域性慈善募捐活动,应当报同级民政部门备案。
    组织单位应当将募捐活动有关情况及捐赠财产使用方向,通过当地媒体向社会公示,并接受民政部门的监督。
    文化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的规定,加强对义演募捐的监督管理。
    组织义演、义赛、义卖等募捐活动,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后,应报所在地同级民政部门备案。
    第七条  政府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慈善事业捐助,培育和发展慈善组织。
    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灾民、特困群众和社会福利单位捐助。
    其他社会组织进行慈善募捐的,该组织应当加强对募捐活动的管理,接受社会监督。
    第八条  捐赠人可以向受赠人捐助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或提供志愿服务,有权决定捐赠款物的数量、使用方向、资助项目及受益人,有权向受赠人查询捐赠款物的使用情况。
    第九条  自然人捐赠的物品应具有使用价值,并符合安全、卫生标准;法人捐赠的产品应提供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书或相关证明材料;捐赠食品、药品的,应当提供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
    捐赠人捐赠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应提供相应的权属证明。
    第十条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工青妇组织、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会以及依法登记成立的慈善组织为受赠人。
    第十一条  受赠人应当向社会公布其名称、地址、银行账户等。
    受赠人接受慈善捐助款物时应当进行验收,并为捐赠人出具由财政部门监制的捐赠接收凭证。
    第十二条  受赠人接受慈善捐助,可以签订捐赠协议。
    捐赠人应按协议约定的捐赠额、捐赠期限和方式履约,不得擅自改变。受赠人应按协议确定的捐赠款物使用方向、资助项目等履约。
    捐赠人在公共募捐场所自愿认捐,所捐款物不能当场兑现的,应当签署认捐书。认捐书应当载明捐赠款物的名称、种类、规格、数额、质量和兑现时间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到期不履行的,受赠人可以依法要求履约。
    第十三条  境外捐赠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受赠人不得接受附加宗教、政治等条件的捐赠。
    第十四条  慈善捐赠款物主要用于:
    (一)受益人的基本生活、重大疾病治疗、子女就学;
    (二)残疾人的康复训练与服务、特殊教育及器械配备;
    (三)紧急抢险、转移和安置灾民;
    (四)灾后住房重建或修缮;
    (五)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的设施建设、设备购置;
    (六)捐赠人指定的捐助项目;
    (七)其他直接用于慈善捐助的必要支出。
    第十五条  受赠人接受的捐赠物资应分类登记、妥善存放。对不适于储存、运输或不适于受赠人使用的捐赠物资,在征得捐赠人的同意后,可以调剂或变卖,所得收入仍按捐赠用途使用。
    第十六条  政府部门接受捐赠的款物,应将分配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后使用,并报告使用情况。
    遇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各级政府民政部门可以发动社会力量进行慈善捐助,由各级民政部门提出使用方案,商相关捐助人和受赠人同意后,统一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受赠人应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保证会计核算资料合法、真实、完整,并接受财政、审计监督。
    受赠人接受的捐赠款应在银行开立单独账户,进行独立的会计核算。捐赠款账户的资金除向受益人拨款和支付规定的费用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或挪用。
    受赠人接受的捐赠款物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报同级民政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捐赠款物可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发放,或直接由受赠人发放。
    捐赠款物的发放,应当坚持民主评议、张榜公布、登记造册、公开发放等程序,做到账目清楚、手续完备、制度健全,并向社会公示。
    第十九条  受赠人应当将慈善捐赠款物的接收、分配、发放和使用管理情况,定期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并报同级民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本办法规定捐赠的款物,凭受赠人出具的捐赠接收凭证,在缴纳个人、企业所得税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所得税方面的优惠。
    第二十一条  境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捐赠的用于社会救助和公益事业的款物,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经有关部门批准,可减征或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第二十二条  政府有关部门、工青妇组织、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会以及政府财政支持的慈善组织,不得从接受捐赠款中提取工作经费。
    其他慈善组织所提取的工作经费主要用于运输、募捐宣传、劳务支出等。提取工作经费的比例和使用情况应报同级财政、民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经省政府批准运送救灾捐助物资的车辆,免缴车辆通行费,并予以优先通行。
    第二十四条  受赠人未征得捐赠人的同意,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的性质、用途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经征求捐赠人的意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捐赠财产交由与其宗旨相同或者相似的慈善组织管理。
    第二十五条  挪用、侵占或者贪污捐赠款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退还所用、所得款物,并处以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依照前款追回、追缴的捐赠款物,应当用于原捐赠目的和用途。
    第二十六条  受赠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予以警告,可并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以捐助为名从事营利活动的;
    (二)未使用财政部门监制的捐赠接收凭证的;
    (三)违反规定使用工作经费的。
    第二十七条  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捐赠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其上级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行为,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